国字号长沙浏阳大围山的溯源之旅

来源:胶东在线

编者按

  总是有人发问,长沙为什么这么红?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长沙之红,并非只是捧在手中的一杯奶茶,并非只是打卡一处的好风景。今天,我们决定从一个新的视角,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探寻在这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隐形“网红”,它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头,叫做“国字号”。

星辰在线4月19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郑文新彭穗张奇涛谭皓)民俗学中有个概念叫溯源,“国字号”的第一站我们来到浏阳大围山,完成一趟真正意义上的溯源之旅,去追溯浏阳河的发源地,探寻国家森林公园背后的故事。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当日,采访组从马栏山驱车向东百来公里,休憩间抬头猛然见围山,瞬间明白何者为“大”,何者为“围”,远远望去天地悠悠,山峦延绵数十里,云海间群山归一,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围山的身影在云雾中隐隐若现,一种自然之美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采访组赶紧停下车,拿出相机记录,生怕错过这番壮景,人立于山前,如沧海之一粟,蜉蝣之于天地,须臾间有超然世外之感,这大抵是康德美学中所说的崇高感。

(在云雾的遮掩下,大山虚实参半,如梦似幻。)

  “岗峦围绕,盘踞四县,因名大围。”大围山地处浏阳东北部湘赣交界处,拥有两个“国字号”招牌,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年被批准建设,年正式开园,总面积37.02平方公里,国家地质公园则于年获批。

  自“国字号”获批以来,大围山发生了哪些变化?当地百姓生活如何?大家怎样看待“国字号”?许多问题亟待解锁,采访组决定住在山间,沉浸式聆听一座山的故事。

 “聚人气”的国字招牌

  森林公园管理处是一栋两层式建筑,青砖白墙上布满“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第一位受访人——管理处防火科科长童洪,他领着我们走走停停,讲述着那段只有他清楚的往事。

01:13

  “森林公园开园前,山上都是泥巴路,92年获批建设后,全线动工有三千来人,大家用锄头铁锹一步步刨过来的,晚上就住在路边的工棚里‘喂蚊子’。”在童洪的讲述下,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物质并不富足的年代,工人们撸起袖子、挥洒汗水的身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如今呈现于游客眼前的大围山,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的结果。

(草木含露,瀑布飞溅。)

  为什么大围山能摘得“国字号”?它和别的山比有哪些不一样?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大围山是浏阳河的发源地,蕴含丰富的水资源,年径流量达立方米/秒,我们行至山间,耳边始终响起潺潺水声,不曾间断。童洪告诉我们,他很热爱马拉松运动,每天都会在山里跑个半小时,大围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9.5%,林间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个/立方厘米,每天在“天然氧吧”里跑步感觉身体都硬朗了许多。

(清泉石上流。)

  沿着山路往上走,可以看见许多形态各异的巨石,“我们这儿随便一块石头都来历不小,你眼前的这块石头就来自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童洪介绍道,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大围山拥有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较为齐全,冰斗、冰窑、U型谷、鱼脊峰等冰川遗痕随处可见,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看。

 “接地气”的林间故事

  人行草木间,雨落青山里。当天我们在山林里遇到了第二位受访人周育波。“这些水杉都是我父亲引进来的,现在它们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周育波指着山里的一草一木跟我们逐一介绍。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年成立的国营大围山林场,周育波的父亲周七昆在年至年间任林场场长,当时正是林场的转型期,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森林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转变,也为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01:49

  “这一片以前是个乱石岗,怎么都没法栽下树,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成功在这栽下树苗,如今这些树越长越高,现在我也只能替他看看这些树了。”提及父亲,周育波眼中流露出一丝怅然,他的父亲于年因病去世,一辈子都扑在大围山的建设上。

  据周育波介绍,在“国字号”审批期间,他父亲主要参与论证、调查以及筹建等前期准备工作,那段时间经常往来北京学习。周育波也向我们分享了一件趣事:“我父亲那时候就是乡巴佬进城,在北京看升国旗的时候,块钱的旅差费从裤兜子里滑到脚下,一位北京人热心提醒他,他还以为是骗子吓得拔腿就跑,跑回宾馆才发现是真的掉了钱,最后急得团团转。”

(林间草木深。)

  夫妻松、龙王宫、玉泉湖……公园里有许多雅致的景点名,周育波告诉我们,那都是“国字号”审批时大家集思广益想出来的。自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园以来,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曾经的伐木工有了不同的身份,有的当起了护林员,有的种起了水果,还有的在搞民宿和土菜馆……如今树已成荫,木已成林。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并未远去,新一代人正拿起笔在续写。

“冒热气”的屋场夜话

  安洲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是大围山唯一没有搬迁下山的村落,这里被提质改造为“客家民俗度假村”,远远望去,只见一条新修缮的马路蜿蜒而下,路边则是一座座由自家房屋改造而成的民宿,点缀在青山之间,好似一幅细笔勾勒淡墨渍染的水墨画。

  安洲组一共住着38户客家人,清朝时期由广东梅州搬迁至此,他们看中了大围山的山水,还来不及掸去迁徙途中的灰尘,也无暇埋怨多舛的命运,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集数辈之力,将这里打造成自己的故乡。

  “我还记得小时候,自己读书要走很久的山路,天还没亮就得起床,现在创建了国家森林公园,上学的山路变成了大马路,这几年我们村培养出了很多大学生。”安洲组组长周辉向我们介绍了村里可喜的变化,以前由于交通闭塞,大家就以种田、砍竹子为生,“国字号”挂牌后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这“歇伏”,现在大家都种起了水果、办起了民宿。

01:52

  当天晚上,热情的周组长叫来了几位村民,和我们采访组围坐在桌前,大家喝着茶聊着天,开启了一场“冒热气”的屋场夜话,我们没有写采访提纲,聊到哪就是哪,当谈到“国字号”带来的变化,大家脸上笑容洋溢。

  夜话之时,我们认识了周洪清,他是大围山最早搞家庭旅社的那批人,年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园时,他是客运司机,听到客人们酷暑难耐四处寻求消暑胜地时,他就开始在家里接纳“歇伏团”,时至今日他已经做了27年民宿,或许是多年的民宿接待经验,周洪清十分健谈,无论我们问什么、说到何处,他总能回答得头头是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上图片均由张奇涛拍摄)

  “‘国字号’带来的变化很多,其中一个变化就是山里蚊子少了。”周洪清笑道,“你们别不信,以前的时候我们家家户户养鸡、养猪,生活垃圾到处乱扔,那土厕所更加不能看,山里的蚊子都能咬死人,现在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现在难得见到蚊子哟!”

  村民还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安洲组被纳入长沙市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庄,市里会拨款支持村里的提质改造,届时游客也会越来越多。在村民们看来,如何更好地吸引客人、服务客人、留住客人,还有许多方面值得钻研和打磨,大家相信,凭着大围山的蓝天碧水,凭着大围山人的朴实勤劳,必将“伏气”变福气,唱响那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大围山十余万亩杜鹃花。图片由大围山提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沁润在大围山人的心中,大家念兹在兹,唯此唯大,如今从这延伸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青山苍翠、生态友好、绿色发展……这些关键词将大围山的“国字号”招牌越擦越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leidegushi.com/lxlzp/11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