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真有趣,跟随教师笔记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根据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可以这样展开:谜语导入,谈话交流猜一猜:像伞不是伞,整天土里站。(树)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树的图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对树的了解。出示课题《树之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这首儿歌压得是ang韵,试着在句尾找一找,圈一圈。1.识字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读一读。出示与插图一一对应的树木名称,指名读,随机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梧、桐、枫、松、柏、桦、杉、桂”,都是左右结构,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左边是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木字旁,右边是表示读音的字。像这样和树木有关的字还有许多,如“棕、榴、橡、楠、榆”等等。结合课后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除了表示树木名称的8个生字外,还有7个生字。后鼻音“掌、装、疆”,前鼻音“银”,翘舌音“守、掌、装”。“掌”字可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掌心、巴掌、手掌、脚掌”,“疆”字可用字理识字法,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换偏旁识记“银”:眼一银。2.写字本课要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化”字重点是右部的笔顺,先撇后竖弯钩;“壮”字右边是“士”,不要写成“土”。学习儿歌,了解特点课文插图中的树木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再仔细读读儿歌,用横线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随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第1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交流特点: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梧桐树叶像手掌”是个比喻句,把“梧桐树叶”比作“手掌”,出示梧桐树叶图片,直观感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这些树叶又像什么呢?课件出示枫树、银杏树叶,引导学生观察,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如“枫树树叶像鸭掌”“银杏树叶像扇子”。拍手打节奏读第1句,小结:树木的形状各不相同。学习第2句。大自然中的树木除了形状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呢!读一读第二句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枫树的特点是秋天叶儿红,松柏的特点是四季披绿装。“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对松树、柏树的印象,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松树和柏树四季都穿着绿色的衣服。课件出示秋天枫树和松柏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拓展出示不同颜色的树叶的图片。男女生对读第2句,小结:树木的颜色各不相同。学习第3句。树木除了形状、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生活习性也有所不同。比如这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指名读第3句话。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出示视频,体验“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木棉喜暖、桦树耐寒的习性特点。这句话对仗工整,可以通过和学生对对子来感受,如“”木棉”对“桦树”,“喜暖”对“耐寒”,“在南方”对“守边疆”。小结:树木的习性各不相同。学习第4句。我们在树的大家庭里了解了树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出示银杏、水杉树的图片,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在亿万年前,有许多动植物曾经特别繁茂,但是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类群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灭绝了,成了化石,剩下来的个别种类,只是在局部地域得以保存下来,一直活到今天。在我国,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有银杏、水杉、银杉、水松、台湾杉、金钱松等,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是植物界的“明星”。联系生活,说说对“金桂开花满院香”的理解。师生合作读第四句。小结:树木各有其价值。了解了这些树的特点,你能为插图中的树木标上名称吗?整体回归,指导背诵。多种形式进行趣味朗读儿歌:同桌分句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出示填空,如“杨树(),榕树(),梧桐树叶()”,引导背诵。借助图片说句子。展示背,齐背,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和习性。课后练习,拓展提升课后第三题是关于树木的谚语,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树如果没有树根就不会再生长,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有大的作为,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志向,没有志向是不会成功的。我会做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leidegushi.com/lxlrq/114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