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五年累计修复湿地11万公顷现有野生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我们是自然问题的解决方案”。20日,泰州市“”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兴化举行。
本次活动由省生态环境厅和泰州市政府主办。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刘宁通过视频致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于红霞、泰州市政府副市长陈金观分别致辞,并为“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李中水上森林揭牌。与会人员参加了生物多样性现场观摩,实地参观李中水上森林鸟天堂和徐马荒湿地,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当天,省生态环境厅在兴化召开生态安全缓冲区和生态修举区工作座谈会,听取泰州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局相关经验介绍,充分肯定了泰州先行先试,坚持高标准设计、系统化治污、精细化管理,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走在前列,为全省提供了宝贵经验。于红霞说,“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期,生态保护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泰州要继续以生态保护工作为抓手,因地制宜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重点做好推动立法落地实施、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健全激励奖惩机制这四方面工作。
泰州市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空间管控,建立监测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在繁育基地建设、湿地生态修复、生物本底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截至年底,泰州森林覆盖面积达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74%;湿地面积达10.33万公顷,占市域面积的17.8%。湿地植物有浮萍、莲、香蒲等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湿地植物就有13种,中国特有的有6种;全市自然分布的乡土树种有枫杨、银杏、桑等40余种;全市现有野生动物种,包含了麋鹿、白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过努力,泰州的生物物种进一步丰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晓蕾介绍,该市不断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创新公众参与渠道,取得切实成效。
一是自然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编制实施《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遗传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为重点,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麋鹿、丹顶鹤、鸳鸯、天鹅及银杏、水杉、香樟、榉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到%保护。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年,泰州市自然资源总资产亿元,较年增长6.11%,生态价值资产.4亿元,较年增长6.6%。
二是长江岸线保护取得实效。在全省率先编制《泰州市沿江“一张图”规划》,对97.78公里长江干流岸线进行严格管控,泰州长江干流岸线生产性利用率从52.2%降至49.3%。围绕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长江岸线生态绿化、长江沿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项目,以高港春江湿地公园、泰兴沿江生态廊道、靖江牧城公园为节点,全力打造百里大江风光带。全面开展长江禁捕退渔,在全省率先完成渔船渔民退捕、退捕渔民转产转业、退捕渔民养老参保“三个百分百”目标。
三是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发挥泰州自然禀赋,先后打造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泰州春江省级湿地公园和泰兴长江天星洲省级湿地公园。围绕陈堡草荡、平望湖等地区1.5万亩湿地及周边区域,开展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打造连片保护示范区。“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修复湿地约1.1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从年的46%提升至年的55.5%。年底全市湿地保有量维持在10.33万公顷。
四是水生态廊道建设独具特色。强化生态廊道建设与保护,恢复岸线水土保持功能,加强江河湖渠生态防护林建设,大力推进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南官河—泸汀河沿线的水生态廊道建设。海陵区大力推进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开展全区造修船行业关停及场地修复工作,投资1.8亿元,关停38家造修船企业,对拆除地块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把造修船场地打造成独特的水生态廊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顾介铸通讯员泰环宣
编辑:华夏
本文来自,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leidegushi.com/lxlpj/1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