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首次开花竟是与恐龙同时
3月3日,据媒体报道,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银缕梅在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标志着该物种在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
(央视网截图)那么,银缕梅跟我们所熟知的金缕梅有什么关系?银缕梅(Parrotiasubaequalis)为金缕梅科弗特吉族银缕梅属(Parrotia)下的落叶小乔木,是仅存我国并被发现的活化石树种,其在距今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化石中就已出现[1]。由此可见,银缕梅与恐龙属于同时代物种,它与银杏、水杉一样,被称为植物“活化石”。该植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受威胁等级为易危VU(C1),在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被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规划(-)》的个目标物种之一。银缕梅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同时在河南、重庆等地也有发现。经常被认为“只开花不结果”,其实它只是开花次数少,可能数年才会开花一次,这也导致它能顺利完成授粉的机会就少,其产生有性后代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种群数量的扩增被严重制约。银缕梅濒危主要归因于其属于极小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低且表达困难;同时种群分布区域窄、环境生态因子胁迫、传粉困难、种间竞争力低下等因素也极大地制约了该物种的生存和生长。[3]为了进一步保护我国这一特有的珍稀植物,扩大野生种群与提升环境适应能力,我国已开展了针对银缕梅栖息地和迁地保护等不同形式的保护工作。比如在银缕梅的原分布地江苏,因为其野生种群呈岛状分布,遗传多样性贫乏,江苏对其野生种群分布区做封禁处理,严控人类干扰,同时积极开展异地保护,建立了“银缕梅研发基地”,开展银缕梅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建设。此次在昆明植物园开展的针对银缕梅的迁地保护获得初步成功无疑是非常令人欣慰的。迁地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分,通过引种、扩繁等手段将濒危野生动植物从原生地中转移到条件良好的人工可控环境或适宜生境来实施保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年10月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宣布我国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生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水平显著提高,迁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就地保护的有效补充,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随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如银缕梅的绽放,在春天开花时,银丝缕缕,叶繁色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将跃然眼前。胡一民,方国富,骆绪美.银缕梅的分类学地位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37(2):46-48.周小春,张颖.安徽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策略[J].安徽林业科技,,40(6):5-9.赖辅鑫1,阮向东2,赵凯1,台昌锐1,阳艳芳1,吴彦1*.珍稀植物银缕梅濒危机理及繁育保护研究.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11月第28卷第4期参考链接:1.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银缕梅在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leidegushi.com/lxlne/1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