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龙易配董事长李德苗创立泉州本土首家
★好文推荐★
●13名泉籍富豪上榜胡润“一带一路”富豪榜
●丫厉害!晋江国际鞋纺城销售业绩“挺进”晋江前五!
●这件事将影响泉州人的生活!泉州将新建泉港站和泉州南站!福厦客运专线初步设计方案获批
●观点│值得学习的安踏营销:也许是史上最火爆的一次……
●中国上市企业市值强!三安、恒安、安踏、达利等上榜
商报记者│庄燕/文蔡一峰/图
1人物名片李德苗
泉州市闽运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福建龙易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2人物印象
敢为人先
采访中,记者对李德苗印象最深的是“敢为人先”,这不是胸无点墨的盲目自大,而是基于对自身实力的准确认识后,对未来前瞻研判的超强执行力。
李德苗自年进入物流行业以来,凭借个人的卓越胆识和坚韧毅力,带领公司从一个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一家综合性物流企业,如今公司拥有专业物流人员一百多号人、业务辐射全国各地。更为可敬的是,他适时转型,在年积极介入“互联网+物流”,创立泉州本土首家龙易配智慧物流,打造物流生态圈。他始终认为,优势一定会被趋势淘汰,企业一定要跟着趋势走。
尽管17岁便进入社会,历经商海沉浮,李德苗仍然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创业的十多年里,他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他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力是生产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达则兼济天下。进入物流行业近二十年,李德苗经常带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参与社会公益。多年来,他和家人为社会各界捐款共计人民币五十多万元。
过往如烟。李德苗说,今后他还会一如既往,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肩上的使命,他必将以“降低物流成本”为己任,为现代物流领域作出更多的贡献。
3创业故事
从业务做起
一个月拨打个电话
17岁少年风华时,李德苗已经告别校园,步入社会。在进入物流行业之前,他做过十几份工作,开过中巴,当过苹果贩子,卖过瓷砖,做过瓷砖厂原材料生意……泉商血液中流动着的“不安分”的基因,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为他后来带领闽运兴一路成长壮大奠定了基础。
闽运兴是年由李德苗的父亲创立的。年,恰逢国家五十周年大庆,晋江磁灶的企业拿下了不少北京装修工程,这使得闽运兴的业务量大增。正是看中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商机,李德苗正式进入物流行业,成为闽运兴的一名业务员,当时,他不过24岁。
进入闽运兴后,李德苗负责跑业务,父亲负责市场,小弟帮忙协调,家庭团队由此形成。在家人的努力下,闽运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以后,中国房地产时代来临,开启了黄金十年。磁灶发挥其建材之乡的优势,吸引了许多订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当时,闽运兴的物流业务量迅猛增长,一直到年,李德苗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跟客户、司机沟通相关业务事宜,最忙的时候,他一个月要拨出多个电话,有时甚至要同时接通三个电话,桌上一个免提,同时左右手两边“开弓”,为客户处理各项事宜。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工作中积累的业务技能,李德苗很快摸索出一条新路子——结合本地区优势资源进行重货(瓷砖石材等)+抛货(鞋服、食品等)相互配载的运输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车辆的载重和空间,降低了物流整体成本,快速抢占了市场。
锐意转型
布局五年百店计划
年以后,水头高速路口涌现了很多货运中介,竞争日趋激烈。而闽运兴凭借优质服务,客户量不断增加,但问题也随之显露,家庭式作坊的服务难以匹配不断增长的客户量,导致客户流失。李德苗开始意识到,如果还延续家庭式的运营模式,公司无法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年年底,李德苗召开家庭会议,宣布招兵买马,组建专业团队,实行公司化运作。当时他的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货运中介门槛低,把资源、信息、业务交给别人,无异于自掘坟墓,将业务拱手让人。同行也看不懂李德苗的套路,在物流行业,最怕的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在李德苗看来,做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让他坚持企业变革的决定。
年正月,一张圆桌,二十几个新招来的业务员围坐一起,李德苗现场演示接洽业务的过程,手把手培训新人。刚开始的三个月,公司业务确实受到了影响,一些新员工带着资源自立门户,而由于新人刚开始对接业务不熟悉,导致流失了一部分客户;但李德苗始终坚信,只要提升公司新人的业务能力,业绩下滑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改善。事实也正是如此,年年终,不过一年时间,闽运兴的业绩翻了一倍。
此后,不少同行争相效仿闽运兴的运营模式,但都难以成功。“为了稳定员工队伍,我们舍得分享,最大化地让利给员工,让员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谈起闽运兴成功的原因,李德苗感慨地说,财散则人聚,闽运兴公司化过程中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基本是身边圈子的亲朋好友,闽南人关系浓厚,加上当时大多数员工不懂物流,他们感恩公司的培养,因此困扰公司发展的团队问题逐渐稳定。富有成长空间的绩效制度和稳定的团队组织,让闽运兴一路高奏凯歌,至年,闽运兴业绩翻了几番,公司也进入常态化企业运营。
年,闽运兴首家省外分公司——武汉分公司正式成立。闽运兴的触角开始延伸至全国,并于次年规划了五年百店的战略规划。随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芜湖、滁州、淄博等分公司相继成立,至今闽运兴已有全国专线一百多条,直营分公司九家,同时加盟店不断签约中,业务辐射全国各地。
管理升级
打造本土智慧物流平台
洞察力敏锐的李德苗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发现,随着闽运兴的发展壮大,管理制度的落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是安于现状,陷入“温水煮青蛙”式的企业没落道路中;还是壮士断腕,砍掉落后的制度弊端,推动企业实现新一轮的发展?李德苗选择了后者。他邀请咨询机构重新梳理公司的管理架构,明确发展方向,同时导入信息化软件系统,支撑公司后台管理。此后,闽运兴开始对接软件公司,实行ERP内部管理系统,各地的分公司由总部统一管理,通过软件后台可以了解每家分公司的货物情况,为车辆预先配货。目前,闽运兴公司已经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从业务员谈业务到开单、结算,每天的数据都在系统里面,不管是在车辆还是财务的管理上均有很大的提升,很好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尝到了物流信息化带来的利好后,李德苗一直在思索,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降低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年6月,闽运兴的大客户开发了一套ERP系统,从客户开单到业务部、仓库、物流公司、终端形成了一个闭环。这为李德苗提供了思路:物流行业中货物全程跟踪、预配货的模式不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吗?经过半年的酝酿,年闽运兴开始试水物流+互联网,年成立全资子公司福建龙易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龙易配是基于传统物流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城市合伙人(股权+代理商)推广模式,快速形成覆盖全国线下中小微物流企业大联盟,打造长途司机车辆、物流公司、货主三方在全国互联互通的智慧物流平台,最终延伸至司机社群生活服务、金融服务、车辆后市场及人才导出等全产业链的智慧物流生态园。“通过城市合伙人的模式,我把全国划分为个节点城市,每个节点城市找一家当地物流企业,成为平台的合伙人,城市合伙人享有该城市的代理权并享有30%的代理费收益。仅一年时间,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的物流企业加入。我们将以这种模式,快速推进全国物流网络的建设。”
李德苗表示,传统物流干线运输,经常出现空载、区域局限、配载时间长等问题导致运输效率不高,严重浪费运力,提高了运力成本。而龙易配的智能配货和大数据分析,能依据系统数据给出最优的运输方案,让司机车辆能以最优的方式配货走最好的线路,全程不空载。提高运载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通过全国节点城市的物流网点布局加上App和PC端的运用,实现物流数据的预知、预配、数据方案优化。
“年龙易配在泉州迎宾馆举行发布会,一年多来运作很不错,业绩良好,预计今年交易量将突破30亿元,冲刺50亿元。”在李德苗看来,智慧物流平台需要资本的助推,才有可能成功做大。目前龙易配正在争取A轮融资。“我们从年开始进行资本运作,聘请一家厦门企业进行新三板挂牌辅导。原计划是龙易配依附于闽运兴,以闽运兴打包做资本运作,但经过一年的运作发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太‘重’。我们现在思路很清晰,将龙易配独立出来进行资本运作。若有资本助推,则根据资本方的节奏走资本之路。若无资本助推,我们计划年实现龙易配在新三板挂牌,年争取在主板上市。”李德苗说,融资目的是面向全国的货主、物流公司和司机,学习滴滴的推广模式,以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进驻平台。
4人物对话商报记者:您认为企业管理者需具备哪些素质?
李德苗:一要敢于创新,做别人不敢做的;二要敢于舍,财散则人聚;三要思想开放,守着一亩三分地成长不了,但前提是要有学习力,有学习力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四要敢于行动,不能前怕虎后怕狼,有试错的勇气和能力。
商报记者:你如何看待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
李德苗:同行业整合和跨界整合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今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整合,大鱼吃小鱼的洗牌过程将来临。今年很多个体户退出,单打独斗没有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低,泉州小微物流企业一定要抱团整合发展。
《泉州商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leidegushi.com/lixlzp/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