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那片水杉林
潜江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以水杉为市树,素有水杉之乡的美誉。可是这几年,潜江的重点似乎放在了和盱於争夺谁是中国小龙虾之乡上边了。毋庸置疑,潜江的小龙虾是优秀的,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的说法也不是白来的。区别于盱眙小龙虾的“三白”(腮白、肉白、底板白),潜江小龙虾的特点是尾肥体壮,前螯粗大,色泽明亮,外壳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红色,适合加加料爆炒油焖。就我所知,湖北人的夜宵上永远少不了油焖大虾,就是起源于潜江五七油焖大虾。
跟红杉树一起被遗忘的还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曹禺,祖籍湖北潜江,年生于天津,年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年的一个暑假,23岁的曹禺写出了人生巅峰之作《雷雨》。此后,这个山峰再也没有超越,这也成了曹禺一辈子的痛。如同他弥留之际所说“我最后是个疯子,要不然就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我要写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年,曹禺曾以一篇散文《我是潜江人》,挥洒他对家乡的眷念,值得玩味的是曹禺一生从未涉足过潜江。作为故乡,潜江市年兴建了曹禺著作陈列馆,年5月在森林公园修建了曹禺陵,曹禺先生骨灰从北京万安公墓迁入。年起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曹禺戏楼、曹禺中学、曹禺祖居、曹禺陵园、曹禺雕像等相继建成,意在打造“中国戏剧之都”。年5月28日,曹禺先生骨灰安葬于森林公园里的曹禺陵园
唯一静默的还是那片水杉林,荫翳蔽天,鸟鸣清越,宓然幽静,是藏在潜江广华镇的另一片天地。一亿多年前中生代白垩纪的珍贵树种水杉,竟然在这里存活、成林。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水杉树拔地而起、蓬勃向上它们不管大小、不论多少,其奋力方向只有一个:向上!决不左顾右盼,也不点头哈腰;绝不卑躬屈膝,也不左右摇摆。
天生之物,正直如此,群居独处,严律如此。
现在的水杉,从南到北,仿佛是烂大街的存在着。其实不然,水杉是一种古老的植物,约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其祖先类型已在北极圈附近诞生。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于晚白垩纪至上新世的地层中,水杉化石均有发现,但一直未发现活体植物,植物学家曾经一度认为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绝迹。
年,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王战先生路过四川省万县,从万县农校杨龙兴先生处得知磨刀溪(隶属湖北省利川市)有“神树”存在,于是将水路计划改为陆路,辗转到磨刀溪并采得“神树”标本。
回到重庆后,该标本被鉴定为水松,并将其存放于标本室。年该标本辗转到了郑万钧先生手里,被确定不是水松而是新物种。
年郑万钧派其研究生薛纪如前往四川进行标本采集,后经胡先骕教授鉴定,属于“活化石”——水杉。
在胡先骕和郑万钧发表了有关水杉的论文后不久,这一发现就被美国记者刊登在了《旧金山纪事报》上。随着消息的传开,不少对水杉十分感兴趣的植物学家慕名而来,希望能够亲眼看一看这经历了上亿年历史、却仍然葱郁挺拔的“活化石”的本体。
中国的植物学家认为与其将这棵“活化石”永远地深藏在深山老林当中,不如让他能够有机会“走”遍全世界,在各地留下更多的水杉风景。因此,除了热情接待世界各地来访的植物学家们,还主动将水杉的种子寄往全国各地的植物研究所当中。仅年到年两年的时间里,水杉的种子就传遍了亚、美、非、欧、澳洲等75个国家。
值得庆幸的是,水杉、这个早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就诞生了的稀有物种,对于周遭的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扦插、压条、还是籽播和压条,只要环境潮湿明亮,水杉都可以在其中存活,并逐渐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在潜江市,水杉不仅成为其中的主干树木,更在当地形成了一处小有名气的“潜江水杉公园”。这里的水杉林面积高达近23公顷,在年前后,还曾经获得时任政协主席李先念先生的题词“江汉水杉纪念碑”。这也让潜江市这个“水杉之乡”因此而闻名中外。
中国水杉的发现和存活繁殖,对于地球上大多数已经走向灭绝的动植物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种奇迹。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和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水杉树体高大、树型优美,叶形秀丽、适应性强,且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在沿海防护林中大量使用,是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和造林树种。还有一个原因,其木材纹理通直,生长较快,也是良好的用材树种。
人总是在轻易拥有的时候不去珍惜,等到快将失去的时候又顿足痛惜,等到回到身边又忘却过去,不是吗?人类从历史上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
感谢欣赏
#安德路的罗尼有点想当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leidegushi.com/lixlzp/1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