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1米长的菜鸡鳄鱼控制泛滥的食人鱼这政
感觉有好长时间没讲鳄鱼了,上一次咱们说到了凯门家族里的扛把子,那今天就来说一下开门里的小菜鸡好了。我说“小菜鸡”肯定有人知道我要讲侏儒凯门,这名字大家已经非常耳熟能详了,但我其实并不咋么赞成这么叫,那该叫什么名字好呢?肯定会有人说“盾吻古鳄”,问题就在这,为什么不能直接叫做“侏儒凯门”因为所谓的侏儒凯门有两种啊!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几乎所有人都不在意的第二种侏儒凯门了——锥吻古鳄Paleosuchustrigonatus
说到侏儒凯门,大家都会先想到盾吻古鳄,没错,这家伙绝对是名声远扬,尤其是在国内,几乎对鳄鱼有所了解的玩家都听说过它的名字,毕竟他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而作为世界第二小的锥吻古鳄则显得默默无闻,几乎没几个人听说过它。正好应了大家常说的那句话“做就要做第一,因为没人会记得第二”······锥吻就是这样,还真没几个人了解过。
锥吻古鳄还有一个更正规的名字,叫施氏前滑凯门(盾吻古鳄叫居氏前滑),这个名字使他们英文俗称的直译。但如果想要解释这个名字,说起来就远了,但却关系到如何辨识这种小透明鳄鱼。
首先凯门,大家应该知道凯门鳄家族的成员和其他鳄形目成员怎么区分对吧,凯门鳄亚科隶属鳄形目鼍科,鼍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下齿不外露,看一下锥吻古鳄,是不是下齿不外露?
下齿不外露
第二,凯门鳄亚科的成员眼睛上面会有一个标志性的骨质眼眶,再看一下锥吻,嗯,确实,是个凯门,有骨质眼眶。
巨大的骨质眼眶
下一个事就比较有意思了,施氏前滑凯门,什么叫前滑?这还要看一下其他凯门鳄的特征,绝大多数凯门鳄两眼之间有一个骨质凸起,比较明显的就是白凯门鳄,也叫眼镜凯门鳄,看一下这个凸起。
白凯门鳄眼睛之间的骨脊
而锥吻古鳄也好盾吻古鳄也好,他们都是没有这个凸起的,眼睛前方十分光滑,因而翻译为“前滑”,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却是是这么个事儿,看一下图感受一下。
锥吻古鳄光滑的面部,两眼之间没有骨脊
盾吻古鳄同理
那最后就是最难区分的了,前滑你都会看了,那今天要讲的施氏前滑和居氏前滑怎么区分?难道你要问他们各自姓啥?
最最主要的区分方式其实并不是看嘴巴,尽管他们一个叫锥一个叫盾,最主要的还是要开枕后鳞,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讲了这么多次鳄鱼,大家也应该都记下了,看枕后鳞是区分鳄鱼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锥吻古鳄也就是施氏前滑,他的枕后鳞只有一行,而枕后鳞后面的颈盾异常突出,简直可以用巨大来形容,而盾吻古鳄也就是居氏前滑,他们有两行枕后鳞,一目了然,很好区分。
盾吻古鳄两行枕后鳞
锥吻古鳄只有一行枕后鳞
锥吻古鳄炸裂的颈盾
另外多说一句,相比较盾吻古鳄来说,锥吻古鳄的脸确实像个锥子,又长又尖,但是幼体的时候不容易看出来,所以开始观察枕后鳞比较稳妥。
锥吻尖细的嘴巴
盾吻相对宽厚
不过幼体锥吻看嘴型就是白扯
锥吻古鳄作为世界第二小的鳄鱼,肯定是要比他的小表弟盾吻古鳄大一圈的,一般雌性平均体长在1.4米左右,雄性1.5~1.7米,但是也有一些变态的个体达到了2.3米,听起来就“侏儒”,不过这样的个体毕竟是少数。不过,别看锥吻个子不大,才一米多长,这家伙哥是少有的“全装甲鳄鱼”,皮肤骨化严重,几乎每一块鳞片都有一块骨头支撑,以至于尾巴都变得十分僵硬。但正是这样的结构的以保护它们在野外不被猎食者蹂躏,很多小型鳄鱼,例如我们熟悉的扬子鳄,都是这样的全装甲鳄。
大亚成个体
比较大的成体
一身的铠甲
与我们熟悉的盾吻古鳄相比,锥吻古鳄的分布地点更靠北,距离赤道更近,主要在奥里诺科河流域,秘鲁西部、法属圭亚那东部,这些地区的气温大多在28~32度,他们虽然不能像盾吻古鳄一样耐受南方较低的气温,但他们却非常喜欢凉爽的水域环境,大多在雨林底层活动,栖息在流速较快的溪流中甚至是湍急的瀑布附近,比南美大多数鳄类更喜欢凉爽的水温。
野外拍摄的锥吻古鳄
锥吻古鳄是独居动物,他们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扎堆,通常成年个体会有一个1~2公里左右的巡游半径,在这个范围内活动比较频繁,大多不会长途跋涉。而且,长途跋涉也没这个条件,这货是夜行动物,斑点一半多在坑里睡觉,傍晚才会爬出来捕食。
白天都在休息
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幼体主要以昆虫和其他水生节肢动物为食,亚成体开始不是小型脊椎动物,如雏鸟,小蜥蜴,蛙类等等,成年可以则会以鱼类为主食,但由于成年锥吻尾部僵硬,难以在开阔水域有效狩猎,因而会守在瀑布或河口处等待过往的鱼类游到嘴里,很多凯门鳄都有类似的捕食习惯。
人工饲养的锥吻古鳄
有意思的是,锥吻古鳄因为皮肤骨化严重,不适合做皮具,因而缺乏贸易价值,再加上个体较小,也出来什么皮子,所以偷猎情况非常少。加上近几年亚马孙河流域各国因为人工驯养逃逸及气候因素等诸多原因出现水虎鱼数量猛增的情况,一些机构认为锥吻古鳄的种群数量及其食鱼的偏好很可能成为控制食人鱼泛滥的好帮手应进行有效的引导与保护,一来二去的,目前锥吻古鳄的数量竟然达到了数十万只,而他的亲戚盾吻古鳄更是超过万条······
吃吃吃···
锥吻古鳄在野外的自然繁殖状况良好,他们在10到15岁达到性成熟,发情期大多在每年旱季,焊机即将结束时雌性会产线10~20枚卵,有意思的是,这些家伙喜欢把卵产在白蚁巢内,利用蚁巢的热量将卵孵化,通常温度不会低于28度,孵化时间则会超过天,在此期间雌性会一直守在巢穴附近等待破壳的幼鳄呼唤他们,之后雌性会挖掘开巢穴,带孩子下水,一般来说,锥吻古鳄可以活25年以上。
锥吻古鳄宝宝
由于锥吻古鳄庞大且稳定的种群数量,以及短小的身材,在欧美早就被当作宠物饲养,而且已经稳定的量化繁殖,价格也不是很贵,希望有一天在国内有条件也能养一只这样的小家伙吧~
淘宝搜索店铺:
爬行天下宠物用品销售总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nleidegushi.com/lxlpj/5765.html